审计处

学校首页|机构设置|政策法规|审计动态|学习之窗|服务专区|审计风采|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文章正文  

 

教育评价改革大家谈|山东省教育厅高校学生处处长 李存岭
2021-04-09 09:00   山东省教育厅政务新媒体“山东教育发布”

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擘画了教育评价改革的蓝图,为破除制约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教育评价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涉及教育内外部多元主体,关联德智体美劳多个维度,贯通教育大中小多个学段,贯彻落实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好其系统性、整体性,放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发展中长远布局、系统设计。

一、从联系的角度理解教育评价改革的科学内涵

(一)解决了单一主体改不彻底、改不全面、改不长远的顽症旧疾。针对教育系统单一主体或单一层面开展评价,势必产生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结果,带来政策设计片面、实施效果局限等问题,改革所产生的效益缺乏延续性和辐射性。受限于单一主体视角,改革往往不能对问题进行整体层面的把握,也难以调动解决问题所需的全部资源要素,导致缺乏推动改革进一步深化的有效抓手,以及评估改革成效的全局视角。《方案》将评价主体分为五个维度,分别针对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充分考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不同教育领域和大中小幼不同学段特点,分类分层提出改革措施,共同构建、共同参与,协同完成评价体系目标任务。这一对于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顶层设计,深刻体现了对不同主体以及主体关联性、协同性的政策安排和实践路径,切实改变了传统改革主体单一化、孤岛化的实然现状,妥善解决了改不彻底、改不全面、改不长远的顽症旧疾。

(二)增强了多元主体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协同推进的整体效应。在体制机制改革领域,“整体”并非“部分”的简单叠加或机械堆积,而是其有机统一,整体中的部分以一定结构、一定形式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促进目标的达成,对整体的认识建筑在对组成整体的“部分”的认识以及对“部分”之间关联的认识之上。《方案》对五类主体分别进行了政策设计,但主体间并非独立,而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党委和政府的评价作为最顶层的设计,与学校、教师、学生、社会等主体评价息息相关;学校评价又同党委和政府评价互为依赖,互为前提;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作为学校评价的内涵维度,也是对用人评价的切实回应。单从人才培养角度看,五类主体均有涉及,党委和政府对人才培养工作的要求不仅体现在自身的评价中,也体现在学校评价中,并通过学校评价作用到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维度,同时,用人评价的导向作用可以贯穿始终地对整个评价体系进行及时修正。这一针对多元主体的改革总体方案设计,互相关联、互为因果、协同推进,切实增强了改革的整体效应。

(三)明确了主体层面破立并举、设计科学、责任明确的政策举措。在系统设计的基础上,《方案》针对五类主体分别明确了改革目标,提出了改革任务,推进基于主体的评价改革落地。《方案》破立并举,在党委和政府评价层面“破”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立”科学履职的体制机制;在学校评价层面“破”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立”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在教师评价方面“破”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立”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在学生评价方面“破”“唯分数”导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在用人评价方面“破”“唯学历”等不合理用人观,“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相应地重点设计了22项改革任务,指导下一步各层面的政策举措落地落实,推动建立设计科学、责任明确的教育评价体制机制,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二、以系统的思维落实教育评价改革的部署要求

(一)系统设计,推动评价改革“纲举目张”。在贯彻落实《方案》要求时,要在找准各个维度角色定位和目标任务的同时,分析指标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系统规划,加强维度之间的结合,增强体系设计的系统性,彻底改变传统评价指标体系比较单一、不够系统的问题。各级各类主体应系统梳理现行评价体系,结合地区教育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建成纲目并举、网格严密、科学严谨的评价体系为目标,强化顶层设计,在把握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搭建评价体系的“纲”,在不断细化评价维度和内容的基础上完善指标体系的“目”,坚持指标体系设计与理论演进、政策更新、工作实际同频共振,在改革实践中不断提升“纲目”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以系统思维、落实改革部署要求,形成不断深化改革的长久驱动力。

(二)破立结合,打通系统运行的“淤阻”。教育评价涉及多重因素和不同主体,是世界性、历史性、实践性难题,故而毕其功于一役的战术难以适切这一领域的改革需要。在推进改革的进程中,要用中医的思路去全面问诊,寻找系统中的“经脉”,找出经脉不通不畅的梗阻所在,坚持破立结合、有破有立,打通导致系统运行不畅、效能不高的“淤阻”,标本兼治,切实激发多元主体的内部能动性,提升主体抵御外部侵扰的免疫力和自身机体的活力,将改革的部署要求落到实处、改在实处。

(三)突出重点,抓住改革发展的“牛鼻子”。“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教育是关于“人”的事业,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人才选拔、培养和选用无疑是所有主体都关切的中心和重心。针对考试招生评价和社会选人用人的改革,是事关教育事业发展方向和学校办学导向的“牛鼻子”,是教育评价改革的有效抓手。在人才培养和选用环节突出考试招生评价改革这个重点,推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用人主体带动全社会形成科学的选人用人理念,可以切实保障评价改革的落地和实效。

三、以共治的路向在改革中提升教育治理水平

《方案》开篇提出要“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依赖于所有评价主体在改革推进中的共研共商、共建共创、共治共享,构建多元主体间的新型关系,更好地协调各教育环节之间的关系,不同阶段、不同类型教育之间的关系,以及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使各主体的运作更加科学、协同更加精细、响应更加及时、流程更加优化,减少多头评价、重复评价、无效评价,构建主体多元、高度协同、逻辑自洽的教育评价模式,形成互联互通、协同共治的教育评价体系。

提升教育治理水平和治理效能,还要在持续协调、引导各方达成共识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技术手段、提升服务能力。一方面,要以服务导向引领管理转向。明晰涉教部门的权责,加强评价体系的统筹规划,以推进“放管服”“管办评分离”为抓手,有序推进各级各类管理环境的有机衔接,实现各方管理进程的有机协同,进一步提升管理服务能力。另一方面,要以技术实践提升服务能力。紧密结合信息化、智能化的教育技术手段与现代服务理念,完善大资源开发与利用机制,重塑流程、优化体验、提升服务,帮助多方主体在实施教育管理和接受教育服务的同时便利地参加评价活动,扩大教育评价实施的覆盖面、精细化和参与度,缩短评价反馈改进的周期,增强利益相关方的的获得感和认同感。

关闭窗口

工作流程图  

 

* 经济责任审计流程图
* 财务审计流程图
* 修缮工程审计流程图
more...
下载专区  

 

* 经济责任审计表格(教学单位)
* 经济责任审计表格(机关)
more...

Copyright © 2018 - 2020 德州学院审计处

邮编:253013